亚盈体育app下载

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

400-021-0866

BRAND BUILDING

资讯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 Brand Construction 是指品牌拥有者对品牌进行的规划、设计、宣传、管理的行为和努力。
品牌建设的利益表达者和主要组织者是品牌拥有者(品牌母体)。

所在位置:

首页> 品牌建设> 正文

专家对话:第三次工业革 命、美国制造业回流(第1页)

时间:2016-10-08 07:59:43 来源:品牌建设 阅读量: 作者:豪禾品牌咨询

   12月9日,以“全球经济复苏与制造业转型”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制造业的专家、企业巨头共聚一堂,共商经济低迷时期的制造业发展趋势。

   在“与专家对话”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福华、三叶集团CEO郑礼明、WIPFLI合伙人Mark Stevens与沙龙对话的形式交流了当前中国制造业,乃至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交流。此外,两位来自世界级的经济学家:GIFT首席执行官Chandran Nair、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ouriel Roubini通过视频的方式就中国经济硬着陆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归纳下来,该环节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三次工业革 命探讨?

   2.欧美等国家制造业复苏苗头和再工业化交流?

   3.中国企业发展海外的新思路?

   4.中国制造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以下为该环节文字实录:

   冯飞:这一节形式上大家看出来是非常有意思,台上三位嘉宾和台下各位代表交流互动,英国《经济学人》的一篇封面文章《第三次工业革 命》掀起了国内对此问题的大讨论,据我了解的情况,是中国国内比国外的讨论还要热烈、还要激烈,我们相关的政府部门甚至高层决策层对此问题都高度关注。在这个论坛当中,我想找点答案,特别是来自国外的朋友对这些问题怎么来看,是不是已经出现了新产业革 命的趋势,那么这种趋势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把握?我想这一节,这种讨论当然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咱们台下的各位代表可以根据您所感兴趣的话题,就上面的三位嘉宾进行提问。我们这一节非常荣幸的请到三位嘉宾,一位是我们是我们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福华先生。大家知道,中国工业的主管部门、电信的主管部门就是工信部,郭司长所在的这个部门主要是对工业领域、电信领域的政策和法律开展研究,制定这样的工作,甚至是监督执法这样一些工作、监督推进的一些工作。另外两位先生是从美国来的朋友,一位是三叶集团的CEO郑礼明郑先生,另外一位是WIPFLI的合伙人Mark Stevens先生,他们来自政府和实业部门,又有理论,又有实战经验,我相信这一节我们可以进行非常精彩的对话和交流。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ouriel Roubini和《消费主义经济》作者Chandran Nair分享相互矛盾两个观点

   首先,有请郑礼明先生,他先讲几句,大致15分钟左右,然后我们就进入对话和交流的环节。大家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上面的三位嘉宾,首先有请。

   郑礼明:大家早上好!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我叫郑礼明,我是三叶集团的总裁,很荣幸可以跟各位分我们的经验,今天因为有外国朋友在,所以我会用英文来发言,而且我的普通话也讲得不太好。

   刚才上午我们听到了很多嘉宾的发言,关于现在经济的情况以及我们希望进行创新进行创新,此外,刚才几位发言人也讲到了,第三次工业化革 命到来。今天他们告诉我有三个环节的内容,第一个,今天我们晚上要和美国国会议员有连线,此外,明天上午还有一个美国投资这样的论坛,更多的向大家介绍这些理论。今天我并不想给大家讲一个观点,我想做什么呢?我想给大家分享也许是相互矛盾的两个观点。

   首先,鲁宾尼教授他是在纽约大学的一个悲观主义的教授,他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下子出名了,因为他是第一个预测金融危机出现的教授,当然,他并不是悲观的,我们问他几个问题,我们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和他的一些对话,在纽约,我问了他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中国会不会硬着陆。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ouriel Roubini

   鲁宾尼:中国是不是能持续发展下去这个问题,现在有新的报告出现,现在在世界银行还有中国他们正在看到中国有一些调结构的问题,第一个是出口,出口现在并不是非常的高,而且,最低50%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也是非常低,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要进行逐渐的改变,要逐渐朝着出口和固定投资来进行转移,转移到扩大国内的投资、国内的需求,来进行其他一系列改革也是朝着这个以市场为主的扩大内需的方向,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如果这些改革真正能够出现,我们希望出现的原因是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承认到这个问题,来避免硬着陆。

   郑礼明:我还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我说好,这是大家都有的一个想法,是不是能避免硬着陆,那么他所讲的问题对于中国政府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要有所改变。我跟他讲,中国制造这个概念、这个品牌,随着这个品牌不断的发展,中国如果要走向全球,好处在什么地方?我们看下一段视频。

   鲁宾尼:我认为如果中国走向全球将会是双赢的,首先中国公司必须要在全球扩大范围,现在它们都是一些国际企业,通过出口成为国际的公司,但是由于一些保护主义,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它们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出口更加容易了。在过去的几十年,就像日本的公司那样,它们决定将产品的生产,比如说日本的汽车生产都搬到美国去,这样就能避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也是进入美国市场的方法,就是在美国本土生产,而不是向美国出口了。首先它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减少贸易摩擦,第二是随着这些公司成为全球性的公司,它们能获得比较大的市场,比如像美国市场,毕竟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GDP非常高,比欧洲都非常高,而且增长也比英国和欧洲高。第三个,如果你要走向国外,你也能够增加你自己的管理技术、你的知识、管理技能等等,都能不断的改善和增加。这是对于中国的好处。在美国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能够缓解这个贸易摩擦,能够将生产能力、工作岗位、收入都带到美国,这对于美国有很大好处,而且,美国的社区,美国人民也能够从外国的投资,像当时欧洲、日本投资也是一样,给美国社会就业方面带来了很多好处,而且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社区的一员,大家认为这些企业是美国的本土企业,因此人们经常将这些外国投资企业的工厂,像现代公司、丰田公司都叫做美国创造岗位的公司。此外,还能够建立这些当地的好的意愿,也就是这些外国的企业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做贡献,能够为当地社区做贡献,而且,也能够减少一些在本国生产出口的贸易摩擦,这对中国和海外都能形成双重的好处。

   《消费主义经济》作者Chandran Nair分享相互矛盾两个观点

   郑礼明:鲁宾尼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能够在45分钟讲话不喘气的专家。我听完鲁宾尼教授的讲话,不完全是悲观的,听完之后,大家可以看到,中国走向海外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在我们具体讲制造业之前,给大家看另外一个视频,本来我给他买好机票了,结果他生病来不了,大家还记得在APEC之后,他是奥巴马发言之后的那个发言人,他最近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叫《消费主义经济》,他的想法很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他说的我并不全都同意,但是他所说的一点我觉得我们是需要考虑的,我们先听听他讲的是什么。

   Chandran Nair:首先我今天去不了了,不好意思,先向大家表达一下我的抱歉,我的想法很简单,中国的21世纪将会是非常不同的,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人口规模将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下降,亚洲将会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引擎。第二,这是第一次人类历史上中国科技研发突飞猛进。第三,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这些内容不一定都是好的一个结果,但是它会建立非常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最近由西方转移到了全球,特别是亚洲。那么我的结论是,如果你看全球的人口达到了90亿,那么将会有60亿生活在亚洲,但现在大家仍然不相信50—60亿的亚洲人口仍然是不可能像西方人那样追求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将会推动经济繁荣,任何理智的中国人都知道13亿中国人,包括14亿的印度人都有美国的那种生活方式,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的观点是亚洲的经济学家他们都是在西方吸收的教育,他们需要重新来看待什么是繁荣和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什么样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合适的,这些都是在做一个合理理性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我认为首先,亚洲国家是完全复制西方的生活方式,我们看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这个观点,我不想用经济发展这个词,我想用的是经济变化这个词,普通的中国人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中国现在在国际社会面临着批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国正在遵循着一种中国特色、西方式经济发展的模式,无疑中国正在建立一个经济的奇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让12亿人口摆脱了贫困,现在关键的一点,中国的经济模式我个人认为将会解决 我在书当中所提到的这种过分的消耗的问题出现,其中包括比如说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什么中国系统在西方受到批评?其另外一个原因是他触及到了西方经济发展的模式,还有就是对于资源过费的吸收和吸纳,我想,这是一个21世纪最基本的逻辑。我认为21世纪是亚洲,亚洲将会决定21世纪的发展,对于亚洲来讲,21世纪是不是亚洲的世纪,我会非常的谨慎,我会讲21世纪是所有国家的世纪,包括中国、印度,他不能够完全复制西方的生活方式,否则会带来非常大的灾难。现在,消费主义会对于资源、能源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我们需要平衡的发展,需要对资源有谨慎的考虑。

   郑礼明:这是另外一个非常好的全球的思想家,也能够说很长时间不喘气,但是他讲了一点,就是如果13亿中国人,那么消耗市场我刚才讲到了很多的变化,他讲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几个月前我们都在美国讲,印度现在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现在有上亿的电话,但是在印度没有厕所,这是进步吗?大家怎么看?作为一个制造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消费者市场,然而,这是另外的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接下去,我有另外的一个好朋友,他就像007邦德一样,Mark是我的好朋友,他是我在一个项目当中的同事,他的公司非常有意思,他是美国非常大的制造业分销服务公司的合伙人,他现在为美国两万多家的制造业公司提供服务,现在为了支持我们的今天的小组讨论,我把这张图给大家看一下。在星期五,我非常有幸能够看到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是下周才会正式出版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全球采购机构所出的报告,它应该是在下周正式出版,还有世纪经理人的出版商。这个报刊正在研究中国制造态度、创新,我们制造业管理层要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2020年的挑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从过去到未来,基本上中国制造我们知道在过去是一个经济奇迹,将上亿人摆脱了贫困,建立了现在繁荣的中国,今天上午有很多的专家也讲了,中国已经在生产值方面超过了美国,但是,并没有说是效率,现在效率方面美国仍然是中国的十倍,即使我们现在生产的都差不多,中国已经从过去以价格为优势逐渐转变,以前我们作为制造业,我们不需要知道消费者,因为买方会到东莞敲我们的门,美国、欧洲的价格竞争不过我们。但随着中国经济奇迹在不断发展,成本在上升,那么成本的价格、成本的因素也在变化,而且全世界的经济也在变化。在未来,中国的制造商需要竞争什么?需要竞争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如果要在价值进行竞争,我们有一系列的因素都需要考虑,我们需要知道消费者是谁,我们需要知道市场怎么样,我们需要知道整个管理技能,我们需要根据创新来竞争,根据速度来竞争,我们需要离消费者更近。

   Q1:你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怎么样提高竞争优势?

   Mark Stevens:我看过去十年,在美国有了合同生产,到了中国,我们看到以前成本是一个战略的优势,但是这个平台已经变化了。我的意思就是说在中国,成本不断的上升,现在在中国这种以价格的战略已经越来越变得没有优势了,如果我们看美国的制造者,我们看到所谓这种供应链的压缩、供货时间的减少。现在在中国有最低价格的生产,但是在美国,像创新等等,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认为现在最大的机会就是要让中国的制造企业能够进入到生产链条里,去理解价值是什么,包括对客户的价值和对他们自己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压缩交货时间有重要的机会和价值,而且减少中间的循环时间,更快的交付。

   Q2:第三次工业革 命您怎么看

   冯飞:谢谢郑礼明先生以非常有意思的形式给我们引发出来这样一个讨论话题,鲁宾尼和Nouriel的观点我部分同意,也有一些不同观点,但是今天我们不去讨论。我想,首先我利用主持人的权利,先问在台上的三位嘉宾一个问题,第一个我想问问郭司长,第三次工业革 命,从民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郭福华:谢谢主持人冯飞博士!今天大会的主题是讨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刚才冯飞博士在主持的时候就说了,我们这次关注的热点是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问题,他同时也介绍了第三次工业革 命是美国和英国两位学者出了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有相同的观点,也有不同层面的观点,对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第三次工业革 命、3D打印这些都是发展方向,当然也有专家对这个还不完全认同,但是,我总的感觉到今后它必须要进行一些变革。刚才不管是我们的苏部长也谈到,郑先生他们也谈到,中国的制造业从分量来讲,2010年大约超过了美国在世界所占比重。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大概是在1850年左右,中国曾经的制造业在全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直是领先的,当时大概是30%几,大约150年后,我们又一次从规模上,从量上,我们好像又站在了世界第一位,但实际上这里面很多的内容,很多技术含量的问题、很多创新的问题远远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们作为工业主管部门,我们非常清醒。而且,19.4%这个比重也包括众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作为政府部门得考虑的事情,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是比现在我们所想象的美好的未来我们可能考虑更多一些,比如说我们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比如我们整个经济活力怎么能够让它激发出来的问题,这都使我们不断的在思考创造什么环境。

   5月28号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当时胡 锦涛总书记对工业有一个重要讲话,当时我在场。他就语重心长的说,中央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工业怎么发展,这个任务很艰巨。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方向,十八 大报告非常明确,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怎么走?我们要突破什么困境?这在我们工业领域里面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当然,进一步加深体制改革,它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比如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多新兴产业,各个省都有,一说有什么好的项目,为什么刚刚出来就严重的重复,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值得深思的,各个地方当然无可非议,它是为了发展GDP和经济,但是都是在相同的产业里去竞争,成本太大,下一步怎么改善这些环境和条件,需要我们的体制改革,我们下一步也要靠为实体经济发展怎么创造更好的环境。资本主义国家讲平均利润率,现在我们的工业领域利润太低,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得到的很不相符,所以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原来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后来他们再也不往工业这方面去考虑,去考虑发展实体经济,而是转向金融或者收藏、或者其他利润更高的行业,所以我们实体经济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新的工业革 命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我们要解决当前最迫切、最具挑战的问题。所以,这是我想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冯飞:谢谢郭司长!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就是中国目前还处在传统工业化的追赶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有可能出现的新一轮产业革 命的新特点和新机会。最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您刚才谈到了,体制机制是促进转型升级的最关键的问题。但同时,我也认为,当先中国经济出现新阶段特征,这种新阶段特征我认为是处在新的发展驱动力量和新的比较优势转换过程当中。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既有比较优势削弱较明显,比如说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提高,问题是中国新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形成,这个转换现在处在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当中。倒逼机制我认为正在形成,我想这个转换中,结合全球一些趋势性的发展特点,可能会对我们向哪个方向转换,更有一个明确性。

   Q3:美国制造业复苏秒都、海外投资回流到母国趋势,您怎么看?

   冯飞:我再问两位从美国来的朋友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对美国制造业,现在在中国议论很多,就是制造业复苏出现了一些苗头,你们认为你是怎么评价美国制造业复苏?长期来讲,它的再工业化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第二个方面,现在在中国也议论得比较多,就是有些海外投资回流到母国,其中包括一些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回流,你们是怎么看,我就是说美国的一些企业投资到中国,原来是利用中国的市场或者中国的低成本,然后再出口,甚至出口到美国和全球的其他国家。现在有些企业把设在中国的工厂搬走,甚至搬回到美国,也有一些是搬到其他国家,比如说耐克、比如说我现在看到一些报道,是生产耳机的一家企业原来在中国,现在回到美国,比如说苹果的一个产品,原来是在中国组装,现在所有的都回到美国。你们认为这个趋势是不是越来越明显?

   郑礼明:针对这个问题昨天晚上CNN也打电话来问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问的是美国制造业的恢复以及美国的公司回流到美国的这些问题。我来回答我的这部分。我觉得美国的制造业恢复是真实的,我们看到了到处都有这样的迹象,美国的恢复不是基于消费,这一个因素,我现在看到,因为我们是代表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我们代表了很多政府,在我们看来,恢复是基于创新的,恢复同样也基于创新和激情两块。说到创新,我们知道,美国有很多的循环周期,每一次他们经历一些低谷的时候,他们通过创新走出困境。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表现。

   比如说大家可能知道像我今天在这里提到的报告一样,像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去年就出版了一个确切的报告,叫做制造业美国的复苏。这个报告说,美国很多制造商在从其他的市场搬回到美国本土,其中有三大原因。首先,成本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会看一看,重新选址或者说中国企业在美国扩大产能的时候,我们和Mark一起,我们很惊讶的发现,如果劳动力这个因素,比如说占整个生产成本不到8%的话,那么有可能美国会更有竞争力。因为美国一直是在恢复的阶段,很多的州政府非常非常的激进,去吸引外商投资。今天晚上,如果大家参加我们晚上连线对话,大家可以听到参众两院的议员,包括他们商务部长的观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因为美国前一段时间经历了一些选 举的因素,因此有很多人关于对美国制造的谈论,《华盛顿日报》上周出版了一篇文章,美国会多花10%的溢价费用去买在美国本土制造的东西,所以这里是一个品牌化的问题、是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下一个问题,恢复是不是真实的呢?我觉得恢复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我一会让Mark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晚上我们在连线的时候,和美国国家经济顾问交流的时候,我们还会进一步交流,他其实为我们做好了尼克松访华这件事。我们知道,现在这个威胁会有多大呢?我觉得其实这个威胁并没有那么大,中国和美国谁做第一、谁做第二,威胁并没有那么大,这两个国家不应该有任何摩擦,在贸易上不应该有任何严重的对峙。所以,我之前所说的中国器械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也不断的去了解如何玩美国的游戏,如何遵守美国的规则,日本人也这么想的。大家想一想,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对日本的到来非常的震惊,但现在他们欢迎日本企业,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现在美国对外商还有一些恐惧,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包括中国制造商也要去学习如何玩这个游戏,如何更接近于这个市场,如何从市场当中获得利润。

   Mark Stevens:我一直很关注美国现在资本支出这块的情况,我也很关注失业率的情况。在过去五年,我们可以说资本支出几乎停下来了,失业率上升到一个新的点。但是我还是乐观主义,我觉得未来加工制造业还会有投资,比如说加工制造业,我们看到其实还有很多新岗位、还有很多多余的岗位,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员工去填补这个岗位。我们现在看到,美国几乎是2比1,所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在我看来,我们有机会和不同的制造业企业、州政府接触,我们问我们这个国家的消费足够来雇佣那么多人吗?他们的答案是不,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战略的重点超越了我们自己的边界,我们看到现在其他着眼于新机会更加安全的地方。比如说让中国的一些企业来雇佣我们的员工,今天晚上,这一块我还会讲很多,这里有很多活动在开展,有很多机会。我觉得我们已经触底了,我们很快会恢复,我们未来会投资很多到制造业。我觉得一个重点就是说到成本,关键是速度问题,当我们看一看制造企业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基本要求的话,很关键的就是时间和速度。

   我可以跟大家说我的例子,不久之前,交货时间就是计算机的交付时间是12周,现在4周就可以交付计算机。医疗行业也一样,以前产品推向市场需要12周,现在4周就可以,所以速度比成本因素更重要。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考虑供应链,如何使供应链上的时间点通过创新去节约时间,让消费者更快的获得产品。

   冯飞:谢谢Mark!

   ZARA模式探讨

   郑礼明:我要再增加一点,去年的一个晚上,我在这里说得很晚,在我住的宾馆旁边有一个ZARA店,我想各位女士应该知道这个店,这是很有趣的一个例子,我在商学院也教过这个研究,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对于未来的制造业都很有趣。ZARA是美国的一个时尚品牌,回答你的问题,将成本外延化,它们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司,他们在全世界卖产品,做欧洲的时尚,他们没有任何的库存,他们有全世界200多家店,其中对于ZARA最震惊的一件事情,就是完全改变了时装行业,从设计、从画图到实际衣服做出来挂在架子上,是6周的时间。为什么他们没有库存呢?他们所有东西都运到店里,我们看王府井的店,他们其他地方的ZARA店,在中国的这些店,他们将库存在全世界各个店之间来回运输,如果在冬天,美国卖不了,他们把它运到澳大利亚去,在夏天运到美国。当然,他们的质量并不是最好的,他们也不是卖最最便宜的,他们的质量是在阿玛尼以下。刚才讲到成本外部化,我看到在中国的制造者,他们将一些制造基地搬到东南亚,那里便宜一点,然后我们再把供应链往上游来移。谢谢!

   冯飞:我再评论一下您刚才说的ZARA那个case,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我想中国整个产业内的主要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怎么走,迈出这一步。这个国际化,中国过去是理解为把产品卖出去,在国外建分销企业。现在这种国际化,刚才我讲到,它处在一个比较优势转换过程当中,怎么样用好全球性资源升级,这个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ZARA的案例恰恰是利用了全球性资源,它主要是欧洲的这些资源。你所说的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实际上是一个价值链升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和国际化用好全球性资源,实现你的价值链升级,这就非常关键。我想在中国一些企业做得还不错,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在探索过程当中,碰到很多问题。

   郑礼明:我们也帮很多国内的企业国际化,但是障碍很大,所以,在培训方面要他们这些中国企业一定要找非常好的顾问公司,因为很多不可以自己来的,很多国内企业的老板说我要国际化、我要走出去,就去买一个企业,或者就去盖一个工厂,大部分工厂都是垮掉的。因为有三个很大的地方,有三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文化方面,就是你管理人方面,怎样跟那边的政府沟通;第二,就是管理方面;第三,就是你刚才讲的最重要的,要明白你国际化不光是卖东西出去,是利用整合的资源,利用国内的工厂、利用国内的资源,永远不要忘记很快国内的市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会说我要国际化跑出去买一个东西那么简单。

   大家都知道,双11光棍节,今年一天之内实现了191亿销售。有人说,你就是把商场搬到网上,实则不然,我专门问了阿里巴巴三个问题,第一,这么大的网络销售,会不会出现支付问题,比如说出现一些假冒等其他行为。第二,如果在配送过程当中,产品质量和你配送过程当中受到了损害,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我说是不是把商场的销售转到网上了,没有创造新的拉动?他说不是那么回事,第一个问题,他说他们是创造一个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大家都有自律性,几千万的网购都在上面,没有出现虚假的问题,他们有一套办法。第二,产品质量的问题,那就是厂家的问题,产品质量不行,厂家要包换包退。第三,运输过程是快递公司的责任,他们都会按照他们的规定做出一些支付和赔偿,但实际上是没有出现大问题。我们就考虑,如果说是政府要去插手,可能事情反而多了。所以,有些规则就是让市场形成。大家看它的点击率都是在早上6—7点,或者是晚上6—7点,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上班族没有时间逛商场,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开始点击、开始购物,所以这个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双11就说明这个模式以后可以照搬下去,但是,网络购物拉动消费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趋势,不管旅游也好、不管购物也好,很多方面以后涉及到每个家庭里面,都能够很方便的给你服务,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本身信息产品就是带动消费的,现在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网络、手机、电脑谁家能离得开?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它做很多的事情,下一步我们所有的数字家庭,这些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觉得这是直接拉动的。

   第二个,就是说它对经济的发展起非常间接的作用,我这里不一一说了,确实是非常大的。我们说了投资,我们投资到铁路、投资到交通,它有饱和的时期,有过剩的时期,如果投资到网络、宽带企业品牌设计,投资到这个方面,我个人认为它没有过剩,只有升级,所以这就是一个投资消费拉动的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我们制造业,制造业你要是用上信息技术过后,你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成倍的增加。

   所以,我们中央在这个报告里面提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这个是下一步必须要大力推动的。第二个,一个排比句,就是下一代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四句话在中央的报告上、党的报告上出现,就是必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以,我觉得我们拉动内需的下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可能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情况,也是我们研究要向国家进行建议的。谢谢大家!

   总结

   冯飞:谢谢郭司长给我们带来非常有用的信息。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不想做什么总结,今天我们利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新一轮工业革 命的发展,怎么来看。刚才郭司长还有郑先生、Mark都谈到了他们的认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不否认工业革 命的提法,但是要抓本质,究竟什么是它的最重要特征?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前20年可能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和工业领域深度渗透为特征,2030年以后,可能是以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加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革 命,工业革 命200年,每100年经历一次,在这100年当中,我看到的可能是这样一种新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都想做一些事情,当然美国一方面是想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另一方面是想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郑先生提了一句话,美国的经济复苏是基于创新的复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是基于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复苏。

   第二个问题,中国怎么样实现制造业升级,进一步发展,三位嘉宾都有非常好的见解,在这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制造业升级过程当中,方向和资源配置结合起来,特别是怎么样利用好全球性资源,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国内的资源、国内的要素来配置,这就需要一个叫要素新组合,实际我们一直讲,现在处在一个要素升级阶段,初级要素到高级要素,比如说人由基本的工人、一般的劳动力向知识技能的人才升级,但是在这个升级过程当中,还有一个要素的配置问题,用哪的人,用哪的研发力量和制造环节的一些能力,恐怕是要一个小组合再实现产业的升级。

   再一个,郭司长也谈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潜力,特别是讲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实际中国政府特别是工信部一直倡导的两化深度融合和刚才讲到的第三次工业革 命近期的一些特征高度吻合,无论是3D打印也好、数字化制造也好,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产生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是三个创新非常重要,就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非常之重要,这也是我们希望致力于解决的。

   今天时间超了一点,感谢大家的耐心,也感谢三位主讲嘉宾的贡献。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投资美国指南

   Q4:下一步产业的发展、未来的潜力?

   冯飞:郭司长对下一步产业的发展、未来的潜力还有一些您的看法,请郭司长发表一下您的看法。

   郭福华:我再谈一点,因为制造业在我们国家,它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但是我们发展到现在,我们从这个大环境看,前面欧美国家它重新回到实体经济,再工业化等等。下游的我们原来成本比较低一些的转移到越南,转移到马来西亚,实际上我们制造业现在面临两头挤压,而且我们的方式,过去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以规模来扩张,但是这个阶段已经完全过去的,你想,我们制造业必须要有市场才行,没有市场你做多大的规模都没用。这里面,我们说我们过去是规模第一,现在要转向我们企业,必须是品牌第一,质量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你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才能站得住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我们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光是产业、行业,包括企业本身都有转型升级的问题。

   我再谈一点,就是说我们在考虑下一步能够拉动内需这方面,有哪些大的领域。我们刚才说了,介绍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两个作者,一个偏重于能源分布式网络化,一个偏重于数字制造和3D打印,但是他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这是一个前提,没有现代网络技术,那些都没有办法实现。所以,我们在考虑,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拉动内需,我们房地产动力已经不是那么足的,汽车的动力也不是那么足了,我们以后怎么办?我们拉动内需的服务业,一般性的服务业是按正常的增长,它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还有就是生产性 服务业,它的变化比较大一些,现在我们制造业以后要转向生产服务化,他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会大发展。现在我们考虑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能将成为中国下一个带动投资和消费的一个重点领域,为什么这么考虑这个事情?第一,今后的发展必须要创新,新一轮创新是首要的,在党的报告里面,创新发展是首要的。现在的创新,就必须依托信息技术,我们设想一下,现在我们哪个企业的产品、哪个企业,包括你的销售环节、包括你所有的管理,你离开信息技术是不行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推动创新的最关键环节,所以我们企业家们如果是信息技术用得越深入,可能你的生存能力就越强。

   第二个,信息技术推动我们产业转型升级。没有信息技术来加入到我们传统产业里面去,所谓的转型升级也是做不到的,什么叫转型升级?就是要把我们的技术水平、创新水平,把我们的产品质量等等一系列,要有大步的提高,这个提高靠传统方法是不行的,要靠信息技术。比如说现在各个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很多、很深入了,简单举两个例子,如果我们城市的自来水全部用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它会大量的节水,它会知道哪里跑冒、滴漏,非常清楚,然后用信息技术来分配它的水资源,能节省大量的水。包括我们的燃气网络,现在我们的燃气还不是很充分的燃 烧的,还没有把信息技术完全用进来,加上信息技术把网管用上去过后,不光在安全性能上有非常重要的保证,而且对燃气的转化有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高档汽车当中用了很多信息技术,所以经济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还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是拉动内需。我们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是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基础,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这些众多的新技术产品在不断推出,当然苹果创新模式过后,它现在在引导新一代技术产品的主流,包括三星,我们感觉到现在我们的智能终端手机已经是超过了60%,下一步我们发展还有很多新的产品出来,还有我们的云计算,现在是正在发挥一些作用,以后一个城市的管理,一个企业的管理,很多的信息存储使用都在云端里面,那个应用前景非常大,物联网也是如此。特别是商业模式转换过后,信息技术推动了商业模式转换过后,对商业的消费拉动是非常大的。

关键词: [db:关键词]|
分享:

豪禾品牌资讯
brand information

相关案例
Related cases

潍坊餐饮品牌全案策划|烧烤品牌全案设计|老字号烧烤店-山东谭氏烧烤品牌全案策划

亚盈体育app下载相关的文章
Related articles

上海品牌建设策略公司--以品牌开拓市场

品牌咨询

细分市场行业标识
打造全新的品牌视觉形象

最新案例推荐
Related cases

最新资讯推荐
related information